吴明杰中医——凤阳太极八式辅助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

--防重于治,上医治未病--

创始人:吴明杰医师

引言

腰椎间盘突出症(Lumbar Disc Herniation, LDH)是现代常见的退行性疾病,常由久坐少动、姿势不良、劳损外伤及肾气亏虚等因素引起,临床表现为腰腿痛、下肢麻木、活动受限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
中医认为“腰为肾之府”,“肾主骨生髓”,肾虚则筋骨失养,椎体易于退变。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” 因此防重于治,调养脊柱、培本固元,是防治腰椎疾病的根本之道。

吴明杰医师结合四十年骨伤科临床经验,发现推拿配合太极拳锻炼可显著缓解症状,促进康复。为适应现代人快节奏、久坐、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,吴医师融合中医经络、导引吐纳、太极拳和禅修理念,精心创编出凤阳太极八式。本套功法简明易学,既可作为辅助康复手段,更适合日常自我调养、预防疾病。

一、凤阳太极八式简介

凤阳太极八式包括以下八个动作:

1. 起式

2. 野马分鬃

3. 白鹤亮翅

4. 搂膝拗步

5. 手挥琵琶

6. 倒卷肱

7. 如封似闭

8. 太极收功

请观看上面吴教授的表演教学视频

整套动作圆活缓慢、松沉自然,注重“以腰为轴”、“以气运身”、“以意领形”,强调脊柱与丹田的联动,气息与神意的合一,体现太极拳“动中求静、内外兼修、形神合一”的核心精神。

二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病机

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“腰痛”“痹证”等范畴,其主要病机包括:

• 肾虚失养:肾主骨,肾虚则筋骨失养、椎体退变;

• 气血瘀阻:瘀血内阻,不通则痛,压迫神经导致麻木;

• 风寒湿邪:外邪侵袭,闭阻经络,筋骨拘急;

• 脾虚湿盛:运化失司,湿邪内生,困阻气血运行。

治疗当以补肾强腰、活血通络、祛湿祛邪、调和气血为基本法则。

三、凤阳太极八式的康复机理

1. 调气行血,畅通经络

通过太极动作配合吐纳,引导气机升降开合,激活任督、带脉、足太阳膀胱经、足少阴肾经等经络系统,疏通气血、消除瘀滞,减轻神经受压所致之疼痛与麻木。

如“野马分鬃”动作,左右展开、腰带四肢,能有效激活带脉与下肢循环系统。

2. 松筋展骨,强化核心

太极拳注重螺旋缠丝与屈伸开合,尤其“以腰为主宰”的理念,通过动作激活腹横肌、多裂肌、腰方肌等核心肌群,增强脊柱稳定性,减轻椎间盘负荷。

如“搂膝拗步”动作,既柔和又具牵引力,有助于缓解腰骶部肌群紧张。

3. 吐纳导引,宁神调志

凤阳太极强调“动中有静”,配合腹式呼吸与意守丹田,有助调节自主神经系统、舒缓紧张情绪,减少慢性疼痛中的心理因素干扰。

4. 升阳扶正,固本培元

长期习练有助于养肾固精、升阳扶正,提升机体自愈力与抗病能力,尤适用于反复发作、体质虚弱的慢性腰椎病人群。

四、防重于治:上医治未病

凤阳太极八式不仅是康复体操,更是一种內家拳修炼与生活方式的转化。其根源深植于中医“天人合一”与“动静互根”哲学,注重形与神、气与意的调合,既可动身强体,又可静心养性,具备太极禅修之功。

“身心合一,内外兼修”是凤阳太极的核心理念。它在杨式太极基础上发展而来,更重身心调和与养生实践,强调由拳入道、以动修心。

在现代社会中,凤阳八式适合久坐上班族、亚健康人群、中老年养生者作为每日功课,帮助润滑脊柱、通经活络、养精蓄气,是低风险、高收益的自我保健方案。

结语

凤阳太极八式,源于中医智慧,融合太极精髓,是一套动静结合、形神兼修、内外一体的现代养生功法。

它不仅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、髋膝关节病等筋骨病的辅助康复,也是一种可持续、自主、安全的健康养生方式。

正如古训所言:“动则生阳,静则养阴;内外合一,形神兼修。”

愿凤阳太极八式走入千家万户,帮助更多人远离病痛,重塑脊柱健康,回归自然本源,活出身心自在、宁静喜乐的人生。

新书推荐

吴明杰博士四十年经验专著《内在之道》中文版,今年七月在国内出版, 请各位专家同道和养生爱好者共享中医文化盛宴! 

凤阳门中医提倡

七分养三分治

仁心仁术, 精益求精,

终生学习, 终生奉献!

    本书是吴明杰行医四十年的精华集合,请大家积极在评论区留言,说出自己养生的问题,分享自己的养生经验,我们会选出幸运读者赠送本书。

    此外,本书可以以96元的价格购买,扫码支付并备注您的姓名、电话和收货地址即可。

小朋友 张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