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承脉络揭秘|黎泽泉《德厚恩深韩绍康》-第一章 初战告捷
黎泽泉教授——现年92岁“行走的中医活化石”
一、初战告捷
我1965年毕业留校,先是下乡参加“四清”,接着就是文化大革命。随着“文革”的结束,学术活动逐渐恢复生机,我抓紧时间实践从韩老师学到的本事,独取一穴针刺治病,不是三针,更不是五、六十针。按老师的方法去做,又比较严格的记录了一例,二例,后来记录了三十例。初出茅庐,喜获成功,写成初稿,在改革开放之初,即80年代,再积累到八十例,送《新中医》获得发表:《独取一穴的经验感传》(见《新中医》1980年(增刊二))后再积累到百多例,再送学术年会发表。(1981广州中医学院附院《学术年会资料选编》)。
当时按韩老师教导的《内经》候气针法,独取一穴,取得感传率为83.5%。而一般感传患者出针后,多数能保留行针时之感觉,亦有保留数小时、24小时、甚至48小时,最长者二例达96小时。
这些文章的原始资料尚在,当时向韩老师学习的心得体会,全都记述在文章中。今天值得补充的是韩老师当时还深入讲解了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论述五腧穴与五行关系的取穴法,这是独取一穴所必需要熟习的,因为全身那么大,毫针针刺只有那么一小点面积,在全身365个穴中,取哪一点才是正确的呢?古人除留下各种特效穴和有关歌诀可供参考之外,而由于疾病是多种多样的,还需要一种可供推理的选穴法,这就是此法可贵之处。
针刺能引起经络感传,医者和患者都会感觉到兴致的。令患者兴奋的是,凡有经络感传出现者,其疗效常常如《灵枢》讲的“效之信,若风之吹云,明乎若见苍天”,施术者当然为自己的功夫雀跃。这实践的结果,检验了老师所教,和上古所传,是真话,是真理,是真实不虚的。
用五输穴结合五行取穴针刺有效,加深我对五行理论的认识,从此留下深刻的烙印,为后来我认识《尚书·洪范》创造的五行,原来是讲宇宙单向螺旋运动模式打下基础。此学术研究,后因忙于对中医的精神学和认识论的研究,尚未能腾出时间深入探讨。但我在老人大学教学时,曾试讲过,暂不详说。
左一为黎泽泉,左二为肖鑫和,右二为吴明杰
韩绍康——“岭南第一针”
篇外解读——韩氏针法特色
1. 经典为基,理法精深:其针法理论深深植根于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针灸大成》等中医经典,尤其重视《内经》中的“候气针法”,强调针刺的治神、调气作用。
2. 精于取穴,独穴建功:临证选穴精炼,常常“独取一穴”而奏效。其取穴法则融合了五腧穴、八脉交会穴等特定穴理论,并结合五行生克与辨证进行推理选穴,而非简单套用。
3. 重视感传,以气为先:针刺操作追求“气至病所”的经络感传现象,并将此作为取效的关键。文中提到的“针下邪气跑了”的生动比喻,体现了其对针刺调气、引导邪正转化关系的深刻理解与实践。
4. 针药并用,教学相长:临证时常常针药并用,理、法、方、药、穴一线贯通。同时,他诲人不倦,常在诊疗现场结合实例向学生传授经典理论与临证心法,培养了众多中医人才。
《内在之道》是一本融合道家哲学与现代中医理念的著作,由美国道家中医药研究院院长、肿瘤经方治疗专家 吴明杰博士 撰写。书中深入阐释了身、心、灵的相互联系,揭示了真正的疗愈之道源自“内在的自愈力”。
吴明杰博士以四十余年的临床经验,结合真实病例,系统介绍了道家中医如何通过气(生命能量)、草药、针灸、太极与冥想,实现身心的平衡与康复。本书批判了西医对疾病根源的忽视,提出一种以预防、养生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替代医疗模式。
《内在之道》不仅是一本医学著作,更是一部引导人们重拾生命智慧、实现心灵觉醒的修行指南。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,让读者重新认识“自愈”的力量,并展示了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以道家思想达至长寿、宁静与整体健康。 https://www.wuhealing.com/products/cdg7jc8wmwtgsmzbj2emcfyd726e3c